录音中的“上海共识”

↑今天听到一段20分钟的录音,是一位上海男性市民和疾控中心女“领导”(可能是科长)的对话,录音有点长。

这段音频听了两遍,深受感动。为理性、自律、高素质的上海市民,更为有良知、有担当、不唯上只唯实的上海医学专家,也为自己、为每一个兄弟姐妹!

不管怎样“丢人”,类似从80分破灭到50分,在中国上海还是最高分。

那位疾控中心“领导”,是一位专业人士,她回答问题非常耐心。相比于录音传递的“防疫策略”,我更喜欢她的笑声。那是真实的、温暖的,完全脱离了“文件式”语言。

这位男士的父亲是密接在智微世纪酒店隔离, 仅25号27号做了两次核酸,28号早上10点出结果,健康云显示是阴性。但是“刚刚”接疾控中心电话,说是阳性,准备转移到方舱医院,这让他非常地愤怒。更让他迷茫的是,作为老百姓健康云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吗?还是说以疾控中心为准?不知接下来怎么办。

他中间讲到,父母年事已高,这次疫情没少折腾,从居家隔离到酒店隔离再被拉到周浦医院集中隔离。到了周浦医院门口他们同车几十号人被拒绝进入,在寒风中站了2小时,后来还是一群年轻人“砸开”大门,老人才安排进隔离酒店。

 

听得出来他非常激动,语速很快,但他还是强忍住快要崩溃的情绪,彬彬有礼很强的自制力。

 

刚开始这位“科长”有点敷衍,让他去打12345投诉健康云。

 

听了一会儿抱怨,这位科长破防了。她敞开心扉,不是作为“岗位人”,而是作为一位专家,发出了自己的声音。

 

大概内容是这样的:

 

疾控、健康云、医疗机构,现在都是各自为政,非常混乱,打12345投诉即便打通,也无济于事,得到的答复大概率是“感谢反映问题,要调查后回复”,最终也会不了了之。第三方的检测结果也是乱七八糟的,没有经过再次核实就直接上传了报告。

 

上海医疗资源已出现挤兑现象,家里小孩、老人尽量不要去方舱医院,无症状居家隔离观察,休息三五天就好了,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再另做打算。

 

如果120来拉人强制隔离,就让他们把阳性报告出示给你,他们大概率拿不出来……

关于“有用的知识”,其实就是“无症状和轻症”,居家隔离是更优的选择,因为这个病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,像对付感冒那样就可以扛过去。

 

病房很紧张,隔离点没有钱,120没有车,如果都弄到方舱医院,条件很差,也不会有什么治疗,反而不利于病人康复。

 

作为疾控部门的专业人士,这位“科长”在电话里的说法,其实与张文宏在微博上说的那些内容基本相同,只是讲话背影与时机不一样。现在是上海的危急时刻,即便把无症状都拉到方舱医院,也没有那么多铺位;即便是“统一隔离”的条件也不具备。

 

在社交媒体上,有不少人反映有“阳性朋友”几天没人理,事实上就是在家隔离。

 

这位疾控中心“领导”在录音中透露的内容,再次强调了居家隔离与防护常识。她在电话中说,作为专业人士,她已经向上反映过N次了,但是没人听。

就在昨天,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,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在接受大江东采访时透露,不排除未来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实施居家隔离的可能性。他说前提之一是,要依赖于市民的自律,因为居家隔离的时候不乱跑,就不会传给别人。

陈尔真代表的不是“政府”,而是作为专家在发言。

这可能就是真实的“上海共识”,在录音中我们听到了专家们这种共识,而录音得以的广泛传播,更是说明了这种共识是真实存在的。

 

作为被封在家21天的上海市民,我向这位上海疾控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。她是上海之光,科学之光,更是勇气之光!听了她的录音,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艾芬。因为有这些敢说真话的艾芬们和张文宏们,这个社会还有希望!

她的平静和笑声中有着某种力量。她知道自己的话被录音,而且明确表示可以传播出去,那样能够让社会听到。她知道这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,但是至少在那一刻,她决心承受这种后果。

 

毫无疑问,这种力量就是真正的市民精神的体现:信任彼此,相信市民可以解决问题,而不是成为问题。(来源:唐宋书风)

顶 (6)

评论 0

置顶文章